3个大学生的西藏骑行之旅
内蒙古晨报2010年9月16日(记者 牛诚)从内蒙古呼市—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拉萨,近4000公里旅程,26天夜以继日骑行……8月26日,于师然、晓明、吴顺龙3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低碳骑行之旅。
“低碳之旅,我们上路了”
自行车的托包里装着少许衣物、少量药品、一只手电筒、几十张低碳宣传单及自行车修理工具。就这样,7月24日9点,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大二学生于师然和他的两个同学晓明、吴顺龙开始了西藏低炭骑行之旅。
“长期在城市生活,每天面对着拥堵的交通、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等现象,让我和我的朋友感受到低碳行动势在必行,于是我们3人决定从呼市骑车前往拉萨,在途中以骑自行车这种环保的方式宣传低碳生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低碳生活。”于师然说。
对于3个从未骑车远行的学生而言,长达4000公里的骑行距离显然是非常艰难的。一开始的兴奋感在遥远的旅途以及乏味而机械的腿部运动中渐渐消失了,伴随而来的是腿部肌肉严重的酸痛。尽管于师然和同伴脸部包裹很严实,但是依旧无法阻挡风尘刺入毛孔。“我们穿着长袖,戴帽子、眼镜防止紫外线灼伤,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不得不喝大量的水。”于师然进入包头后在日记中写道。
7月30日,3人由经中卫再到景泰,沿着腾格里沙漠由东向西行进。此时,气温已经达到45℃,他们只有通过提高车速加快体表汗液蒸发来达到降温效果。为了能够在天黑之前赶到兰州的中山桥做低碳宣传,3人从早上5点就踏上了征途。“到达中山桥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我们在桥上挂起宣传横幅,一边向过往的游客和市民宣传低碳理念一边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我们心里很清楚,3个人的力量极为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垃圾都拾起来,但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把低碳的理念带给身边每一个人。”于师然说。
可可西里路遇
历时10天,3人穿越甘肃省到达青海,途经青海第一镇倒淌河,翻越海拔3817米的橡皮山和海拔3672米的旺尕秀垭口,穿越格尔木到达昆仑山海拔4676米的玉珠峰。
8月11日,他们进入了可可西里。“在骑行途中我们无意中看到公路上有一只刚死去不久的牦牛,那时我们没有在意继续前行,后来到达‘索南达杰’野生动物保护站。通过聊天得知,站里工作人员几乎全部都是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放弃假期和薪酬来这里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宣传,我很敬佩他们的精神和勇气。”之后,于师然决定协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返途调查牦牛死因,晓明和吴顺龙继续前行。
于师然和工作人员回到保护站,已经是傍晚,由于必须赶上同伴,他不得不独自在漆黑的公路上骑行。“可可西里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而且过路车辆非常稀少,除了能看到手电筒光线所及之处外,其他地方全部都被黑暗笼罩了。大概骑了半个小时,我突然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野兽奔跑的声音,又想到在晚上这片区域野生动物看到亮光很可能会有攻击行为,当时我感到一阵害怕。奔跑声越来越近了,似乎就贴在我身后,突然一个黑影从我车旁一晃而过,这时我才发现是一只藏羚羊,真是虚惊一场。”于师然回忆道。
最后冲刺
大雨瓢泼,身上的雨衣无法遮挡雨水,全身上下都被打湿了。一段泥泞的道路让3个人吃了不少苦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翻越了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此时已经进入西藏的无人区,晚上在二道沟,好心的老阿妈冲了酥油茶泡面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此后,连绵起伏的山路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8月15日,他们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时(进入藏边),由于山路十分崎岖而且上坡居多,山地车车胎多次被扎。本以为唐古拉山之后下山路居多,可没想到5公里畅快的下坡路之后紧接着就是长达80多公里的上坡路的头二九山(海拔5170米),那天的翻越整整持续了16个小时。
8月16日下午,3人终于到达了那曲,此时他们离拉萨仅有320多公里路程。在那曲去往当雄的路上,朝拜的藏民三步一叩头行进,浓郁的宗教气息让他们更向往拉萨这个神圣的地方。
8月18日,于师然一行终于抵达了最终目的地——拉萨。当雄伟的布达拉宫进入他们的视野时,那种视觉震撼是无法从任何图画和照片中感觉到的。
于师然说:“在这26天骑行旅程里,我们用拾垃圾、自备的筷子替代卫生筷等方式,宣传我们的低碳理念,尽管我们的行程已经结束了,但是正如我们的标语所说的那样‘低碳生活,我们在路上。’其实,大家的低碳生活也才刚刚起步。”
■启程时留影 晓明(左)吴顺龙(中)于师然(右)照片由本人提供